返回 走西口之天山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蹉跎岁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w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

    马队,县上有个大头头(大领导)来找伊礼贤,看着办公室前停着一辆大卡车,伊礼贤心中纳罕,这谁呀,这么大的牌子(摆这么大的谱)。

    走进公社会议室,看到一位高个子、方脸盘的四十多岁的男子,伊礼贤欣喜若狂得冲上前,一把搂住了这位也已激动的热泪盈眶的来客,“李叔叔,你咋也来新疆了?!”

    李叔叔紧紧抓着伊礼贤的肩膀,心疼得端详着十年未见的伊礼贤,这个如同侄子般的年轻人。

    看着他嘴角的长胡须,除了浓重的鲁北口音没有变,伊礼贤跟哈萨克族百姓一模一样了,布满红血丝的大红脸,一身的牧民装扮,就连身上也散发着一股长期吃羊肉、喝牛奶的腥膻气。

    “礼贤,叔找你找得好苦呀。”李叔叔心疼得再次更咽。

    这是伊礼贤离开山东老家来到新疆第一次见到的故人,谁说“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叔侄俩坐在会议室开心地聊了一会儿。

    原来,这位李叔叔曾是伊礼贤父亲生前的警卫员,参加完抗美援朝战役不久,复员回到地方工作,今年又服从组织安排到新疆工作,现在是县革委会主任。

    当他听说伊礼贤打算就在天山公社扎根了,死活不答应,不由分说得安排工作人员去伊礼贤家把随身用品搬到卡车上,让伊礼贤回县城中学上班。

    满腹学问的伊礼贤如今又能说一口流利的哈语,在县城中学当老师才能发挥所长。

    离开天山公社的伊礼贤都没时间跟各族好友打招呼,就稀里糊涂拖儿带女得被拖上了返回县城的车辆。

    这条道路是他第二次经过,比九年前他来天山公社那会儿宽了许多,路面也铺上了砂石。

    一路上穿过夏塔公社、阿克苏公社、嘎拉苏公社、昭苏林场、昭管处,伊礼贤才发现自己在天山公社居住的九年时间,过得实在太闭塞了,恍若从深山老林出来。

    这条通往县城的道路上变化挺大,九年前那荒凉的景象没有了,路边也见不到成群的黄羊了,许多建筑出现在道路两旁,还栽种了不少杨树。

    看着伊礼贤一家好奇得打量着道路两旁的景色,李叔叔这才知道,侄子伊礼贤竟然在天山公社待的九年时间里,从未离开过天山公社。

    这还是他一家四口第一次回县城,就连伊礼贤的这对儿女也是天山公社一蒙古族接生婆给接生的。

    看着侄子一家四口因长期在高山居住,在太阳紫外线的强光照射下,他们的脸上红血丝颇为明显,浑身上下均是牧民打扮,那里还有来自孔子之乡的书卷儒雅气质,眼泪再次涌上李叔叔的眼眶。

    离开天山公社这片热土后,伊礼贤一直留恋记忆中的这个小山村、留恋这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的天山山脉和一望无际、五彩斑斓的原野,留恋天山公社勤劳、善良、淳朴、豪爽的各族人民,留恋一生之中最难忘的穿越天山之旅,留恋在山上打草遇到kuang风暴雨夹杂冰雹的恶劣天气,地窝子灌进不少雨水、被褥飘在水里的日子……

    后来,由于工作调动、家庭原因等因素,伊礼贤回天山公社看望老朋友赛力克等人两三次,虽逝者已矣,但多少往事根植在伊礼贤心中,挥之不去、无法忘却,直至他离开人世。

    21岁来天山公社与各族农牧民朝夕相处,30岁离开这片热土,让伊礼贤懂得了一个道理:生活在基层或最底层的人往往是最善良的,他们不求权贵不图回报,只做最真实的自己,做一个心安恬淡的人。

    在天山公社九年的生活里,与各族农牧民“同住同吃同劳动同学习”,跟各族群众共同经历风雨、患难与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形成了乐观、苦中作乐、平和、不计较的性格,一直伴随着伊礼贤的一生并影响着后人。

    他与哈萨克、蒙古族群众结交的这种朴素的感情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让伊礼贤立志做好学问、当好老师,不求名利,淡泊寡欲。

    广仁公社第一生产大队这天闹得鸡飞狗跳,王麻子家婆娘冲进张西林家把张忠明暴打一顿,张西林蹲在墙根吧嗒吧嗒闷头抽烟,一声不吭。

第十二章:蹉跎岁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