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〇六章 监国[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闪舞小说]https://m.35xsw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p1() ? 谢迁离开唐寅住所后,连忙去见王敞。 收到沈溪的信函之后,谢迁基本上了解了沈溪的去向,他对于沈溪的不辞而别非常恼火,路上便在想: “早知道的话,昨日一定将臭小子拉到驿馆去,我亲自看住他,何至于半夜来个不辞而别,这不是存心给我添乱,让朝廷局势乱成一锅粥么?” 带着恼火,谢迁气势汹汹地撞开王敞居所的大门。 此时王敞已吃过早饭,跟年轻人晚睡晚起不同,王敞已是老人而且喜欢养生,遵循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王敞正在院中优哉游哉地喝茶赏菊,对于谢迁的到来非常意外,因为昨天谢迁已见过他问过一些情况,甚至还想通过他对外传递出一些消息,他不觉得谢迁有这么急不可耐,需要第二天一大清早便过来询问进展,这样未免有点儿太过不讲人情。 “于乔,你……” 王敞起身相迎,不知该如何跟谢迁搭话,因为此时谢迁脸色漆黑成一片,好像谁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 谢迁道:“先不说别的,你是否提前得知之厚要离开居庸关的消息?” “什么?之厚出城去了吗?” 王敞昨晚睡得很早,根本就没得到任何消息,当下诧异地问道,“于乔你是怎么知道的?先不急,坐下来慢慢说话。” 谢迁恼火地道:“都这般田地了我还静得下心来吗?这小子,昨日里我刚跟他说过,无论做什么决定都要先跟人商议,尤其是要征得朝廷的同意,结果一扭头招呼不打一声就走了,早晨才让人送一封信来,这算几个意思?我的话他怎么就是听不进去?” 王敞见谢迁生气,不知为何心里却忽然安定下来,暗忖:“若谢于乔始终像昨日那般和颜悦色说话,不急不躁,连说到之厚的时候都能保持心平气和,反而不正常……嘿,这才是谢于乔对之厚应有的态度嘛。” 王敞道:“先消消气,坐下来说话。” 这边王敞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沈溪去请皇帝回来难道不是正常操作吗?别人也没那能力啊!所以只能尽量和声安抚,让谢迁平心静气,从长计议。当然谢迁这会儿也真的是没想太多,就是一股脑儿的气愤,主要原因还是在他抵达居庸关后沈溪才走,谢迁觉得沈溪这是故意跟他示威。 不过谢迁依言还是依言坐了下来,将沈溪所写的信函拍在桌子上,一摆手道:“你看看吧!” 王敞得到许可,将信函内容详细看过,当他知道沈溪要去请回皇帝,甚至表示会尽量维护皇帝周全时,王敞并没有觉得多意外,毕竟之前沈溪已在他面前表达过类似的想法,而且说过只要谢迁来就会走,现下沈溪不过是履行之前的承诺罢了。 王敞作为下属,对于上司的决定不会多去质疑,而且他觉得沈溪既然已提前打过招呼,那就没什么好说的。本来沈溪失踪那两日,他以为已走了,现在晚走几天已经算是很给谢迁面子,而且沈溪也将离开前的所有事情安排好,这边谢迁顺利赶了回来,沈溪也没道理再继续留下。 王敞放下信函道:“于乔,之厚说的有几分道理,他留在居庸关内也没什么事情可做,朝廷接收军权的人也到了,甚至太后还派了保国公跟杨应宁前去山西平叛,你这个深受太后娘娘器重的当朝首辅也回来了,还有何可担心的?” 谢迁道:“你这是糊涂还是怎的?难道你不知为何太后娘娘会做出这一系列举措?” 王敞一怔,随即摇了摇头道:“太后娘娘的意思,谁敢无端揣测?” “你少揣着明白装糊涂……汉英,你还没有老迈昏聩,却总做一些糊涂事,现在就问你是否提前得知之厚会去迎驾?”谢迁问道。.. 王敞叹道:“之前之厚说了什么,昨日不详细告诉你了么?你现在却非要拿他走的事情为难我,这又是何必呢?咱们是多年老友,可以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之厚到底是兵部尚书,是我的顶头上司,他走之前并跟我有商议,无可厚非……你朝我嚷嚷作何?” 这边王敞很冤枉,他觉得自己提前没得到什么风声,谢迁却将怒火撒在他头上,实在是太无辜了。 王敞这种心态基本跟之前唐寅一样,显然此时的谢迁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沈溪早就定下要走,走之前根本就不会再跟谁打招呼,这也是防止谢迁得知情况后出面阻拦,而沈溪去找朱厚照的决心很大。 王敞道:“这样吧,你现在派人去追,或许有机会追上,他走不远……快马总能追回来吧?” 谢迁眯眼打量王敞,如同听到一个笑话一样,冷着脸问道:“你觉得有这可能吗?” 王敞进一步道:“若你不派人去,那就不要拿出如此倨傲的态度来,咱有话好好说,又不是说天塌下来了。你想想看,之厚做事若没分寸,会到现如今这般地步?我倒是觉得,之厚做事有时候比你沉稳多了!” 谢迁实在是将王敞逼急了,王敞不顾双方地位相差悬殊,直接开始教训起谢迁来,这让谢迁有些始料不及。 谢迁打量王敞,好似在说,你这是吃错药了? 但王敞的态度很明确,你先挑衅在先,别怪我对你不客气,咱有话可以商议,是你先不好好说话的。 在朝中相处久了,彼此都熟悉脾性,再加上王敞也是颇有些资历的老臣,若非有沈溪和杨一清等人崛起,王敞也有机会当上六部尚书,现在王敞虽然只是兵部侍郎,但他已对前途不抱指望,行事率性,对于谢迁也就平常心对待。 相反,谢迁对于朝廷格局非常在意,因为短时间内他还不想退下来,对什么事都很着紧,这跟王敞随遇而安的心态迥异。 半晌后,谢迁才道:“如同昨日跟你说的,现在朝廷上下已开始对之厚说三道四,他似乎也感受到了巨大压力,此番算是在逃避吧……不过这么一来却会被更多人指责,陛下出去游玩他本应留下来稳定大局才对。” 王敞打量着谢迁,嗤笑道:“你确定陛下是出游,不是……咳,当我没说。” 谢迁没好气地道:“怎么,你不相信?实不相瞒,陛下当年还是东宫太子时,便曾私自出宫前往南方,当时之厚尚且在湖广为官,陛下到了江南后,又一路沿江而上到湖广去见,老夫曾奉先帝之命南下找寻……” 王敞恍然大悟:“难怪于乔你对此事并无多少惊讶,感情你已知道陛下性子……既如此,你还那么苛求之厚作何?” 谢迁叹道:“我是知晓,但朝中人未必清楚个中内情,以老夫进城后收到的情报看,朝中有人想让之厚卸甲归田当个散人,或者在朝中某个清水衙门做个闲官,如此才能让满朝文武放心。这会儿他不管做什么不都在旁人瞩目下?” “谁?”王敞直接问道。 谢迁自然不能说是杨一清写信告诉他杨廷和等人搞的小动作,作为内阁首辅他还是要维护杨一清的名誉,免得这个他看好的内阁同僚被人攻讦。 谢迁道:“是谁不重要,既然有人这么做,那之厚是否该留在居庸关内,让所有人都放心?” 王敞一摆手道:“这算什么歪理?他本可以靠做实事来打消旁人的顾虑,为何要留下继续被人怀疑?他将陛下找寻回来,不就将所有流言蜚语都给粉碎了?” 谢迁黑着脸道:“你跟他一条心,自然会这么说。怪不得兵部上下会被他挟制,以至于没有丝毫反对声音。” “于乔,咱有事说事,莫要感情用事,无论之厚做的事情是对是错,这件事跟我无关。你莫要怪错人!”王敞道。 王敞没说不按谢迁说的办事,关键是现在谢迁不就事说事,单纯前来声讨,对象不是沈溪还是他这个局外人,自然接受不了。 我又没犯着你谢于乔,你跟沈之厚的恩怨自个儿去解决,或者是你现在就派人去把他抓回来,所有一切与我无关。 谢迁一股脑儿宣泄怒火后,好似也明白这件事不能怪责王敞,二人经历很久的静默之后,谢迁的语气才平和下来,捻须道:“之厚去找寻陛下,无论动机如何,已是木已成舟无法挽回,不如赶紧以他的名义去信京师,至少也起到知会的作用。” 王敞道:“于乔以为之厚会没想到这一层吗?你还没到居庸关前,之厚便单独前来,让我将此事告知司礼监两位公公……这会儿戴公公和高公公应该早就将消息带回京城,不然的话太后也不会派保国公等人前去山西地界平叛!” 谢迁点了点头:“那他可还有做出别的安排?诸如留下人手来挟制西北那些人马?” 王敞摇头道:“不知他调全卿回京师坐镇是否算一件?再者,朝中事务不有于乔你么?之前他一直都在等你回来,本以为他会跟你商议妥当,才会安心去找回陛下,没想到他不告而别你却跑来为难我……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在朝廷留几天?” 二人都是老臣,须发花白,满脸横皱,相互看了一眼,谢迁多少有些不好意思,虽然王敞没有做到尚书,但至少跟他没什么矛盾,现在却因沈溪的事情差点儿闹翻脸。 谢迁站起身来:“既如此,那我这就派人知会京城那边……” 王敞见谢迁要走,本要起身相送,听到谢迁的话后稍微有些不解,问道:“于乔不马上回京?现在朝中无人坐镇,你留在居庸关城能起到什么作用?还是早一步回京,朝廷的事情需要有人打理。” 在王敞看来,杨廷和做的那些事情非常不靠谱,只会激化沈溪跟朝廷的矛盾,让皇室对沈溪的不信任加剧,所以王敞希望谢迁能早一点回京,除此之外也想躲个清静,至少他这个兵部侍郎是奉皇命随军的,现在皇帝没回来调动人马班师,他可以留下来等候消息,顺带打望局势变化。 谢迁叹道:“我得留在居庸关城处置一些事情……哼,隆庆卫指挥使李频,居然敢跟沈之厚沆瀣一气隐瞒不报,我能放过他?” 这个时候谢迁又找到了一个出气口,王敞对此漠不关心,反正李频跟他没什么关系,谢迁要去刁难只能随他。 “你已经安全抵达居庸关的消息,务必记得跟朝廷汇报,看太后娘娘意思如何……怕是太后娘娘也希望你早一步回京。” 王敞的意思很明白,你谢于乔别总去苛刻沈之厚,你自己还不一样,人在居庸关城内却不回京城,明知现在朝廷少不了你,你们老少二人都是一样任性妄为,结果你还在这边指责沈之厚而丝毫不觉得自己也有问题。 谢迁冷冷地打量王敞一眼,并未多言,但王敞能感觉到谢迁的不耐烦,似乎是觉得他没资格说这话。 等谢迁出了门口后,王敞终于松了口气,轻叹道:“你谢于乔到了居庸关,可比之厚在这里的时候麻烦多了。” …… …… 很快谢迁赶至长城内关,距离京师只有一两日路程的消息,传回京城,为张太后所知。 张太后马上将杨廷和叫来,大概意思是让杨廷和去信催促谢迁早一步回京主持大局,但这显然不是杨廷和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杨廷和进入内阁后,几乎都是在刘瑾、张苑、谢迁、沈溪等人的阴影下过日子,从来没有发言权,好不容易赢得张太后的信任而且做出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打击了沈溪的“嚣张气焰”,一帮文官不知不觉开始向他靠拢,结果顶头上司回来了,张太后又对谢迁信任有加,就算他对谢迁再恭敬,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儿。 但杨廷和知道不能在张太后面前直接拒绝,当即道:“谢阁老刚到居庸关,大概还要跟沈尚书洽谈军政要务,过两天便会动身回京。太后娘娘莫要心急,有谢阁老在,居庸关那边不会发生什么变故。” 此时的杨廷和尽量给张太后吃定心丸,告诉张太后其实谢迁是否回来无关大局,只管放平心态。 只要西北不乱,就算谢迁继续留在居庸关也没关系。 张太后却不这么认为。 在她看来,当年弘治帝留下的几位顾命大臣中,只剩下谢迁,而且谢迁当年帮她维护自己跟朱?樘一夫一妻的关系,还一直为她出谋划策,甚至连杨廷和都是谢迁举荐到她身边来当顾问,她当然将谢迁看作最值得信赖之人,那种托付的感觉,更好像是女儿对父亲的绝对信任。 谢迁有很高的人格魅力,至少在张太后看来,谢于乔非常完美,也是丈夫托付照顾自己孤儿寡母的擎天臂助,至于杨廷和只是个亲近的大臣,而谢迁在她眼中更像是血浓于水的家人。 张太后道:“谢阁老迟迟不回,哀家寝食难安……如今陛下不在,司礼监掌印空缺,内阁首辅要是也不在,这京城内的事情就没人打理了。中原之地现又出了乱子,朝廷那么多衙门,总归要有人来主持啊。杨卿家,你莫说那么多了,赶紧让谢阁老回来,哀家现在需要他,大明需要他。” 杨廷和比张太后大了十多岁,但是在张太后眼中,他还属于“年轻人”,跟谢迁这样老成持重的股肱之臣区别很大。 听了张太后对谢迁的评价,杨廷和心中越发不是个滋味儿,但他还是恭敬行礼道:“臣这就回去找人告知谢阁老,让他早一步回京城来。” 杨廷和把话撂下,但是否会这么做,他自己都没想好,虽然他知道于公应该早些将谢迁请回来,但于私,他想继续维持眼前的局面,至少他能一展抱负有所作为,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巅峰,人一旦尝到了掌握权力呼风唤雨的滋味,让他将一切放下很难。 尤其是明朝这样喜欢论资排辈压抑后进的朝代。 杨廷和做官三十多年,人生第一次如此接近权力巅峰,他心有不甘,但又知道张太后的命令无从违背。 最后他思来想去,只能阳奉阴违,试着拖延谢迁回京城的时间。 …… …… 张太后得知谢迁即将回京的消息后,不但见了杨廷和,很快就接见自己两个弟弟,将此事告知,让他们做好京师防备交接工作。 永寿宫内,张氏兄弟听到这个情况后大吃一惊。 张延龄直接问道:“姐姐,这算什么意思?谢阁老回来就回来吧,他是文官,我们是武将,你要我们交出兵权算什么道理?难道姓谢的还能主持军机大事不成?” 张鹤龄平时会不自觉制止弟弟的一些鲁莽言行,但这次他没说话,因为他也很不甘心,他觉得张太后可能是被谁蛊惑,因为之前张太后一直嘱咐他二人要好好掌控军权,直到朱厚照回来。 张太后道:“谢阁老乃是顾命大臣,当初先皇对他非常信任,在刘少傅等人离开朝堂后,谢阁老也是朝中硕果仅存的元老。他回京后,可以利用跟五军都督府的良好关系,将团营兵权收回来,之前京师周边不留下一些驻守的地方人马吗?一并撤了吧。” 张延龄忽地站起来,问道:“姐姐不会是听了谁的建议,才这么说的吧?” “放肆!” 张太后见弟弟公然顶撞自己,不由恼火地喝斥,“这是你跟哀家说话该有的态度吗?” 张延龄很不甘心,但张鹤龄拉了拉他的衣襟,张延龄这才黑着脸坐下,却是将头别到一边,生起了闷气。 张太后道:“陛下不回来,难道让五军都督府的人掌兵就安全?京师内有多少勋贵对军权虎视眈眈?地方上还有多少藩王对皇位暗中觊觎?只有谢阁老回来主持局面,朝政才能恢复正常,军心也能安稳。” “所以哀家想好了,只要谢阁老回来,就让他暂代监国之位,如此朝廷也就有人能处置事情,不至于跟现在一样上上下下乱成一团。” 张氏兄弟对视一眼,眼中惊讶更甚。 这次是张鹤龄道:“太后娘娘,您让谢……阁老当监国?这件事……怕是没有陛下的准允,不可能实现吧?” 张太后没好气地道:“皇儿任性,私自出去游玩,现在朝廷没人管事了,哀家替朝廷设置监国,难道不可以吗?” 张鹤龄还没继续说什么,旁边的张延龄道:“那为何不是大哥,而是姓谢的?” “混账东西!” 张太后恼火地道,“你大哥是能主持朝政之人吗?你们不学无术,让你们带兵都未必能做好,现在要负责整个大明中枢和地方正常运转,你们哪里有这等本事?还是谢阁老老成持重,当初先皇健在时,他便辅佐先皇开创盛世,所有人都尊敬他,连兵部沈卿家对他也是敬仰有加,除了谢老来当监国,哀家实在想不出旁的人选。这件事就这么定了,除非陛下回来,否则不容更改!” 张延龄语气不善:“感情姐姐是被什么人蛊惑了,那找我们来作何?不会只是通知我们一声,将军权交出来吧?那别等姓谢的回来,现在就交出,看看谁能主持京师大局。到时候京师出了乱子,我们可不管。” “放肆,你们实在太放肆了!以为哀家少了你们二人,就不能找人替代吗?”张太后气得银牙紧咬,满脸涨得通红,霍然站起。 她恨两个弟弟不争气,照理说这会儿姐弟应该同心,她觉得自己让谢迁出来主持大局一点毛病都没有,当然她也难以理解两个弟弟心中那股失落,张鹤龄或许不会表现出来,但基本没城府的张延龄就不同了。 张鹤龄见姐姐生气,赶紧起身道:“太后娘娘请息怒,二弟并非有意顶撞您。这件事不妨等谢阁老回来后再议。臣弟二人绝对不敢违背娘娘吩咐,届时一定将京师军权交出。但这几日,还请娘娘容许臣弟二人继续为朝廷效命。” 张太后拂袖道:“你们到底是哀家亲族,外面非议的人已经很多,现在哀家连皇上信任的沈尚书都要防备,不让你们先交出兵权来,如何能服众?难道哀家以后还会亏待你们不成?建昌侯,你有什么话说?” 张延龄此时非常不甘心,但在张鹤龄一再打眼色之下,最终也不得不妥协,灰心丧气地道:“那就一切听从太后娘娘吩咐!” 张太后失望地摇了摇头,道:“你们回去好好闭门思过,看看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否则的话朝中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参劾你们!记吃不记打,也就是你们兄弟了,换了旁人早就被抄家问罪,哀家一再袒护你们,现在居然还成了罪过!哼!” 说完,张太后径直往内殿去了,张氏兄弟行礼恭送张太后离开后,这才没精打采地往殿门外走去。第二三〇六章 监国[1/2页]